论文:融进集体的融合儿童
融进集体的融合儿童
无锡市锦程幼儿园 戎慧明
摘要:
2020年融合教育正式在我园实施。我有幸也报名参与了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因此我学到了许多不同于学前教育的融合知识。我想就我班融合儿童的案例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见解和疑问并设计一些适合融合儿童的游戏,为融合儿童更好地融进集体,为他们创造一个更灿烂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感觉统合失调,感统游戏,前庭功能
正文:
学前融合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将适学龄的特殊儿童与普通学前幼儿相融合,以使特殊儿童拥有幼儿园中普通学前儿童所拥有的一致,让身心障碍的儿童处于一个正常化的教育环境,最限度的去发挥此类儿童的潜能。
2020年在我园成立融合教育后,我们部分教师与所有中高层面的领导组成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工作小组,为这些孩子提供专业的支持。在我园有一间资源教室——融合教室,它的创建更好地为融合教育提供了辅佐需要。
在2020年九月开始我接触了融合教育,我发现我园在于融合教育的理念位列先进:核心词为平等、发展。在我们幼儿园融合教育是由一般课程和个别化教育计划构成的。让我在这样的丰富的融合资源环境下进步飞快,感受颇多。幼儿园也请来了知名权威的专家来为我园中的特殊需要儿童进行现场鉴定评估,并给出合适的治疗指导方案。这使我园实施的融合教育更具权威,更有专业性,也会让家长更加信任我们。
在我所带的班级中也有一位特殊需要儿童——怡。在陪伴怡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接下来我讲用两个实况来分享我的问题和我个人认为的解决方案。
案例1:
在一次午餐活动的过程中,怡正准备吃饭。怡刚洗完手走到桌子旁,看见桌上的盆子里有阿姨为小朋友们分配好的勺子。她一手借着桌子使力,一手去够盆子里的勺子,然后用手抓起勺子,把勺子一把一把的分发到还没有来到桌子旁边的小朋友的碗里。有些小朋友已经洗完手回到桌子旁边,准备自己拿勺子时,怡也把勺子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一定要自己给小朋友们把勺子放到他们的碗里。这个时候就有些想要自己拿勺子的小朋友会来找老师帮助,告诉我:“怡拿我的勺子。”我听到小朋友的需求,就慢慢走到怡的身边。怡看见我来了,立刻就把手里的勺子松掉,勺子掉在了桌子上。怡抬头注视着我的表情,观察我有没有生气的表情。见我只是看着她,怡就一边注视着我,一边用手摸着桌子边,慢慢地走回自己的座位。
阿姨知道怡的饭量,所以没有给怡盛很多的饭。怡没有动她自己碗里的勺子,而是盯着碗里的饭菜。碗里的饭被阿姨浇上了红烧肉的汤汁,看上去挺好吃的。怡慢慢用右手扶着勺子,盛了一勺碗里的饭菜,往嘴里送去。可是勺子送的方向和嘴巴的位置有一点点偏差,大部分的米粒有的粘在了怡的脸上,有的落在的怡的衣领里,还有些黏在怡的衣袖上,只有一小部分送进了怡的小嘴巴里。但是怡不在乎,她抬起她的小脑袋,瞧瞧这里,望望哪里。突然,她看到了老师在喂潇潇小朋友吃饭,她看了看自己碗里的勺子和饭,又看了看坐在自己身边的柚子小朋友。怡拿着自己的勺子,盛了一大勺饭,往柚子小朋友的嘴边送去,嘴里还学着老师“咿咿呀呀”地说着鼓励的话。柚子小朋友很专心的吃着自己的饭,并没有受到怡的影响。怡还是不愿意放弃,还是举着勺子,耐心地“喂”柚子小朋友吃饭。
阿姨看到了怡不在吃自己的饭,而是在学老师给其他小朋友“喂”饭,哭笑不得,走到怡的身边,把怡的勺子拿在自己的手里准备喂怡吃饭。阿姨给怡喂饭的时候,配合着《小飞机》的游戏。怡很是喜欢和开心,她摇晃着小脑袋,想要躲避阿姨手里的“小飞机”勺子,双腿还摇晃着。慢慢的,怡在阿姨的帮助下把饭吃了一大半。
分析1:
在这个实况里,我可以明显的看出,怡相对于教师,她更依恋于阿姨。在这个新环境中,由于怡的特殊性,阿姨相对于教师会在日常的一日生活中给了怡更多的帮助和关心。所以怡对阿姨会产生更多的依恋。这种依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可以归于安全性依恋。首先阿姨是怡的一个稳定的照看者,而且照看的质量很高。所以产生了这种安全性依恋。
怡给小朋友们分勺子的行为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的“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对于这一点,我们教师应该
1.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她实现自己的想法。
2.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的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3.也可以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她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案例2:
户外操场,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环形障碍接力游戏。怡很想与其他幼儿一样参与游戏,她站在钻圈面前跃跃欲试。
第一次,怡尝试低头先让头过圈,再用两个手撑着地爬过圈,就这样第一个圈过来了。接着她来到了第二个圈面前,我惊奇的发现这次怡换了一个预备进圈姿势:她先是将正面对着圈的身体侧了过来,用肩膀对着圈,再慢慢蹲下,一点一点向圈挪动。先是用一个手抓住圈的上面,借助支点用力将自己的一个脚迈了出去。由于怡感知能力不太好,平衡力不太好,所以她将自己的第一个脚迈出去的时候身体摇晃的厉害,抓住圈上方的手紧紧握住不放。等第一个脚迈过后她换了一个手抓住圈,尝试将另一只脚也迈过来。另一只手在圈外胡乱抓着什么。后来还是由于重心不稳,身体虽然过圈了,可是圈也倒了。
不过怡并没有感到沮丧,反而很开心,兴致勃勃地去挑战下一个项目—走轮胎。这一次她更有自信了,刚到轮胎前,她就身体前倾将自己的上半身趴在轮胎上,然后借助上身力量努力将自己的腿跨到轮胎边上。这次她一下子就爬过了一个轮胎但是因为用力过猛,往前倾摔倒了。不过她丝毫不在意,兴冲冲的准备去爬下一个轮胎。最后老师说要排队时,怡还有些意犹未尽。
分析2:
从上述观察记录中,我们可以发现怡在动作发展这一方面不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动作发展里的目标一:“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作为教师应该:
1.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比如:在户外活动时多开展像沿着直线走到走平衡木再到跳房子这样难度逐渐递进的活动。
2.发展怡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如:鼓励支持怡进行跑跳、钻爬、低矮攀登、近距离投掷等低难度活动。
3.在活动中不能过于注重结果、数量,而是在于怡的过程性进步;并向怡进行体育活动安全教育,注重培养怡在活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4.在一日常规生活中也可以隐性地去锻炼怡的身体平衡能力,如:让怡自主扶着栏杆上楼梯。
从以上两个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怡的感觉统合失调。
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简单通俗的来说就是感觉偏差,例如下楼时你认为是10cm高,但是当你真的伸腿后才发现有30cm高,错误的感觉判断导致你在楼梯上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倒。当然这是最容易发现的感统失调表现,也叫前庭觉失调。前庭觉是通过内耳传达关于重力、空间、平衡和运动的信息,也可以告诉大脑目前身体和头部所处的地表位置。
我们生活中每一项活动都需要感觉系统的参与,所以感统功能的失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很大,如幼儿自身的学习能力、心理健康状态、个体间的人际交往以及他人的正常生活,即幼儿的父母亲属。而形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大多数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
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视觉异常。二,前庭功能及动作异常。三,触觉等肤觉异常。四,胆小、害怕的情绪异常。五,其他心理活动异常。其中,怡较为明显的表现是属于前庭功能及动作异常。前庭功能异常主要表现在身体平衡性差,容易摔跤,不会走直线等行为上的表现。怡的走路不稳,手眼行为不协调就属于前庭功能及动作异常类了。
在上面每个案例后面的分析是处在一位普通教师面对一位健康的学前儿童的角度去做出的策略及措施,那么从专业角度来看,应该如何制定策略和措施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前庭功能的训练状态是刺激,去刺激前庭器官,使幼儿的躯体处于一个“失衡”的状态。所以前庭功能的训练难度较大,危险性也较大。训练的基本方法有旋转、滚动、荡摆、起落与震动、骤起急停、反射性调正、组合式刺激。这些刺激方法也可以从睁眼到睁眼闭目交替到闭目这种由简到难的形式进行。在训练中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心理情绪状态,不要让幼儿受到惊吓,感到恐惧,以确保安全性。
通过上述训练的概述,我们可以为怡设计几个感统游戏。
1.韵律蹦蹦床
准备:
一个四周有围栏的蹦蹦床、律动性较强的歌曲
过程:
幼儿一边在蹦蹦床上有节奏地弹跳,一边跟着弹跳节奏唱歌曲。成人可在一旁引导幼儿正确地跟着节奏唱歌。
注意:
对于部分存在肌肉张力不足或有重力不安全感的幼儿,刚开始接触蹦蹦床的时候会产生恐惧心理,此时可引导幼儿站在蹦蹦床上,只做屈膝和站直动作,或坐在蹦蹦床上轻轻晃动,安抚幼儿并鼓励更进一步。
作用:
(1)幼儿在蹦床上上下蹦跳,可以提供强烈的前庭觉刺激。
(2)跳跃对关节与肌肉会产生强大的压力,能改善本体觉和粗大动作技能。
(3)幼儿努力使节拍和弹跳一致,能增进听觉辨别技能,使改善耳朵和身体协调一起进行。
(4)幼儿需一边跳一边在脑中回忆歌词和旋律,能够提高听觉记忆。
(5)弹跳这个过程可刺激大脑的说话和语言中枢。
2.圆桶滚滚滚
准备:一个边缘圆润的塑料圆桶、两块可拼接垫子。
过程:
(1)幼儿推着圆桶前进,可指定区域,让幼儿推至指定区域。
(2)幼儿躺在圆桶里面,成人向前推圆桶,使幼儿与圆桶一起翻滚或让幼儿自己在圆桶内滚动使圆桶滚起来。
(3)幼儿双腿分开跨坐在圆桶上骑着圆桶。
(4)圆桶作为一个安静的隔间幼儿可在里面做自己的事情,如看书、玩玩具。
注意:在幼儿滚动的圆桶时,成人要在一旁密切关注。在幼儿躺在圆桶里面,成人向前推圆桶,使幼儿与圆桶一起翻滚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头、手、脚不要伸出圆桶外被压到。
作用:
(1)摇晃与滚动提供了前庭、运动觉和本体觉刺激。
(2)爬行和攀爬能改善动作计划能力、姿势控制能力和双侧协调能力。
(3)两腿分开坐,还要保持在圆桶上不掉下来需要增加肌肉所需要的力量从而改善身体还原初始身体的能力和提高平衡感。
(4)在桶内做自己的事情,给孩子一个安静放松的空间,可以调节幼儿的心理环境。
3.T形凳
准备:高25厘米,宽10厘米的T形凳
过程:
在T形凳上保持平衡,并进行听故事、唱歌、律动游戏等活动。
坐在T形凳上进行吃点心或桌面游戏凳日常生活活动。
与其他同样坐在T形凳上玩近距离抛接游戏。
进行物品归类游戏,T形凳与幼儿凳分类摆放。
注意:刚开始幼儿在T形凳上可能还不能独立保持平衡,可以让他靠着墙坐T形凳,他只需保持左右平衡。等熟练后再尝试离开墙单独坐T形凳。 想要把难度增加的也可以用皮球、篮球代替T形凳。
作用:
(1)T形凳可以改善孩子的平衡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身体。
(2)T形凳能改善身体的知觉和姿势的稳定性,能锻炼专注力。
(3)在调节身体维持平衡的过程中也是改善动作的计划能力的过程。
在后来的训练和游戏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怡的进步:走路不需要利用奔跑来减少摔跤次数;上下楼梯也可以在稳定自己的身体基础上加快速度;可以沿着直线走,不会过于偏离直线;手眼协调能力也大大加强,吃饭时的整洁度也大大提升;她也会去找同伴玩耍,有了人际交往的意识。怡已经完全融入了大集体中。
通过怡这一个个例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特殊儿童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应享有普通儿童所享有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特殊儿童自身的潜力可以实现开发最大化。当然怡的家庭的配合也对怡的进步有着很大的支持作用。怡的妈妈十分配合幼儿园的融合教育活动,我们教师作为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纽带要让家长理解、信任幼儿园,去减轻家长的不安和焦虑。要做到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信息共享,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家访、放学后面对面交流、家园手册建立沟通等。
与此同时,我园也与社区联合互动,因为特殊需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仅靠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深入社区宣传,让社区了解这类幼儿的特性。推荐并说动社区中这类幼儿的家长带领幼儿来我园接触并尝试适应融合教育,让更多的特殊儿童得到更好发展。
在这个庞大的融合教育中我只是小小的一名新教师。融合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为了充实我的专业知识,我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之余去拜读周念丽老师的《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和雷江华老师的《融合教育导论》。在此我也想为从来没有接触过融合教育的朋友及同行们推荐两部电影《海洋天堂》和《rain man》,相信看完它们,你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雷江华,刘慧丽主编.学前融合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1
[3]王和平编著.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25-28.
[4][美]卡洛尔·斯多克·克朗诺威兹,周常译.感统游戏——135个促进感觉统合的游戏,在欢笑中玩出聪明和健康[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7(2019.9重印):76-8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