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成长>详细内容

教师成长

观察案例:别有“井天”

来源:锦程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3-02-13 16:17:04 浏览次数: 【字体:

观察案例:别有“井天”

无锡市锦程幼儿园 戎慧明

实录

实景1:

午餐后孩子们出去散步了。今天太阳很好,于是小朋友们就坐在凳子上自由活动晒晒太阳。有一群小朋友围在了操场旁边的雨水道旁。大家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一边跪趴在地上一边说着什么。凑近一听,原来大家在讨论刚刚恬恬往雨水道里面扔了一块捡来的橡皮。灿灿见我来了,便焦急的对我说:“老师,刚刚恬恬往这个里面扔了一块橡皮。”“哦,为什么你说他是呢?”谦谦说:“因为我在老家见过,地上有一个大口子。往里面看有水,那个就是。不过这个有个栏杆。”我问:“你们说,这个“井”里的水是哪里来的呢?”小朋友们听了之后小脑袋离“井”更近了,都凑着“井”边看。突然,潼潼说:“嘿!老师,这个井的旁边都是水管!”灿灿就猜:“这个水肯定是从水管里流出来的。那这个“井”我们小朋友掉下去,会不会被淹死呀?”潼潼说:“肯定不会的,我都能看见下面的小石头,你看小石头旁边还有小草呢。”小朋友们听到这个都更不怕这个了,听到老师说排队才肯爬起来。
    实景2:
    停课两周后,孩子们来复学的第一天,都格外的激动。当我们做完午操排队回教室的路上。灿灿突然激动的大叫:“大家看这个里面都是花!”小朋友们一天纷纷又回到了旁边,身为女孩子的潼潼就说:“哇,也太漂亮了吧,这个里面都是花瓣诶!”谦谦问:“那井里的水去哪儿了?”“水不见了吧。”“诶!水在花瓣下面!我看见亮亮的了。”“真的诶!跟妈妈带我去公园看的小河一样,花瓣飘在水上面。”灿灿说。

分析:

操场上的雨水口已经存在很久,小班的时候孩子们从来没关心过,因为他们的关注点更多的在于自己本身。二中班孩子的注意力从自己本身扩散至自己身边、周围的事物。我们班的孩子们对于雨水口这种接触不到的东西更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

实景1里孩子们是对“井”里的水是哪里来的,水深不深提出来疑问。“井”里的水深不深这一问题孩子们互相讨论观察,便得出了答案,但是“井”里的水是哪来的这一问题孩子们都不知道。教师在于孩子们经验不够,思考陷入了死角时进行了侧面的引导,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了里面的水是四周的水管里流下来的。

实景2里孩子们对于这个雨水口的变化感到惊奇,同时又产生了疑问“水去哪儿了?”,这次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观察和发现得出结论解决了问题。

策略:

1. 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和不同。孩子们在停课两周后再一次看到“井”一下子就发现了“井”里的景象跟上一次看到的不一样。我们教师要支持这些孩子自发的观察活动,并对其发现表示赞赏。

《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在案例中孩子们经常是同伴抛出问题其他同伴认真观察认真寻找答案来解答。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室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